随着美联储加息的预期越来越迫切,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即将到来。当危机发生的时候,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。所以我们需要了解危机为什么发生,以及发生了以后我们应该怎么办。
为了讲清楚这个问题,我们选定两个国家:美国和中国。美国是世界上的大国,在科技金融等行业占据主导地位,特别是美元是世界上最稳定的货币,主导了国际间的主要贸易结算。任何国家想要从另一个国家购买商品,都需要使用美元结算。反观中国是一个以制造业为主的国家,为了能在国际上进行交易,必须出口自己的商品赚取美元。
有一段时间,美国的经济不景气,美国开始采取量化宽松的政策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印钱”来拯救自己的经济。这个时候国际市场上的美元开始变多,在商品总量没有增长的情况下,货币变多势必造成钱不再值钱,这时候美元就开始贬值。
美元贬值的时候,中国不可能无动于衷。因为中国需要出口商品赚取美元,如果美元贬值,势必造成中国出口的商品以美元结算的时候涨价了。假设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:6,一副太阳眼镜在中国成本价是12元,出口到国外就是2美元。美元贬值使得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变成了1:5,那这副眼镜的出口价就变成了2.4美元,那这种眼镜就在国际上失去了竞争力。如果出口是中国的经济命脉,那么中国就要想办法应对。有两个办法,一个是继续以2美元的价格出口,亏的钱由政府补贴;另一个是同样采用量化宽松的政策,使人民币贬值。一般的国家都会采用第二个办法,因为第一个办法的前提是国家足够有钱,国际上很多国家是没有这么多钱的,而且国家也没有办法补贴所有的商品。
当人民币贬值的时候,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会维持在1:6,这是在政策执行好的时候,如果政策控制出现偏差,可能还会到1:6.5。经过一段时间,多印的美元效果开始显现,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地回暖,国内物价开始上升。美国自家的房子炒过了、股票炒过了,还有富余的美元就要开始往其他国家跑了。美国的资本家一看中国经济稳定、人口基数大、发展潜力巨大,于是借着各种渠道到中国投资房地产、股票等。中国已经采取了量化宽松的政策,市面上的钱已经够多了,加上这些进来的资金,进一步推升了中国的物价上涨,大家可以看看2008年前后,中国的楼市、股市、投资市场是不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。
美国的经济因为量化宽松的政策恢复到了与之前差不多的水平,同时由于对金融业监管不严,但是金融泡沫很大,问题很多。1929年的信托和2008年的次贷都是在金融监管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产生的。这种情况下,美国开始加息。美国开始加息的原因主要有几点:一、整体经济已经企稳,GDP开始稳定增长;二、国内通胀水平过高;三、金融泡沫过大,需要及时刺破。为什么加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?加息主要是提高存储利率,存储利率提高了,人们就会倾向于把钱存到银行里。大家不要觉得大资金都是在刀尖上跳舞,喜欢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,其实越大的资金越倾向于持续稳定的收益。美元进入银行以后,市面上的美元就变少了,物价就会回调,泡沫也会随之破灭。这个时候,不光是美国国内的美元会进入银行,国际上流通的美元也会选择撤回美国。
我们来看下进入中国的美元现在是什么情况,进入中国的美元已经进入了我们的股市、楼市等,股票价格已经被推高,房价也被炒高了。美元如果想要回流,投资者就会把股票抛售、楼盘抛售,他们会赚得钵满盆,而接盘的人将会被牢牢地套在高位。大量的人民币也会被固定在股票和房子上面,市面上流通的人民币开始减少了,危机也随之开始产生。公司将没有资金进行生产,有些撑不住的公司将会开始裁员,大量的人员失业。失业率提高势必导致消费减弱,消费减弱又会导致生产的进一步压缩,如果不加以干涉将会陷入恶性循环。阿根廷、希腊就是这么被搞崩的,还有现在土耳其。
想要走出金融危机主要还是靠各个国家的政策,一般的国家会做几件事:
一、实行量化宽松政策或者直接注资
你没有猜错,就是印钱。上面已经讲过了导致危机的直接原因就是市场上钱变少了,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往市场上投放货币。大萧条时期,当时美元还是金本位,罗斯福政府直接通过了一项法案,禁止私人囤积黄金,用以扩大美元发行的基础。此后的1933年-1937年,美元供应量增加了42%。2008年的金融危机,全球的七大央行都降低了存储利率,美国通过量化宽松在2008年11月-2010年3月累计向市场投放了1.725万亿美元,后面又投放了6000亿美元。至于中国,众所周知的4万亿基建就是为了应对2008年的金融危机。
二、修补金融漏洞
金融危机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金融泡沫,大萧条时期的信托,2008年的次贷危机都是金融政策不健全,金融监管不严导致的。各国(特别是美国)都会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完善金融立法,修补金融漏洞。大萧条时期美国先后出台了《证券法》、《格拉斯·斯蒂格尔法》、《证券交易法》用以加强金融监管。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,美国出台了《金融改革白皮书》、《华尔街改革和消费者保护法》,同时组建了跨部门的金融稳定监督委员会和金融消费者保护机构。
除了国家政策,个人能做的就是在合适的时候抽身,合适的时候入局。问题是什么时候才是合适的时机呢?
这里会参考由刘鹤主编的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》中列出的一些关键点。
一、第四次技术革命是不是进入了末端?
一般认为21世纪初期开始,第三次技术革命就已经进入了末端,而第四次技术革命是以人工智能、洁净能源、机器人技术、量子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革命,是正处于起步阶段的革命。所以当前不处于技术革命长周期的末期。
二、贫富分化是否达到很高的水平?
2019年全球前500名富豪财富增加25%,2020年增加15%,2021年增加30%,达到有史以来最大增幅。很明显,贫富分化变得越来越严重。据统计目前全球最富有的10%人群拥有全球82%的财富。
三、是否是宽松的货币政策?
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,由于受疫情的影响各国都开足了马力,印钞机24小时不间断地印钱。美国、日本、韩国等都事直接给民众发钱。我国的某些城市,也以购物券的形式发了一部分钱到百姓手里。当前的货币政策肯定是宽松的,这种宽松已经到了末期,加息的预期越来越近。
四、是否有民粹政策倾向?
拜登政府除了5000亿美元的基建计划,没有看到明显的民粹政策。
综合以上结果,本次宽松的货币政策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,不是技术发展和金融漏洞带来得问题。但是现在的问题更加严重,虽然美国就业率指标看着漂亮,但是因为疫情生产活动不能整场进行,现在得美国式进退两难的地步。收紧货币则经济无法恢复,继续灌水则物价高居不下。 鉴于此,一旦危机发生,带来得影响将超过以往得任何一次。
本文作者:谭三皮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